夔纹青铜匜

TIME:2015-09-21

南京市博物馆藏有一件西周晚期的夔纹铜匜,1976年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板桥九四二四工地,距今已有2800多年,匜青铜质,高20.6,长38.5,宽22.7厘米。器身似瓢,下有三足。瓢状器身椭圆形,敞口,折沿,深腹,圜底;流槽宽短,下方有一乳钉;尾鋬呈凤尾状;三蹄形足,是西周晚期青铜匜的典型造型。腹部饰一周回首夔纹,尾鋬饰弧曲雷纹与卷云状羽纹。

青铜匜是古代贵族使用的盥洗器。《左传》有云:“奉匜沃盥”。“沃”是浇水的意思,用匜浇水洗手、洗脸。与匜一同使用、用来接水的是盘。可见,盘和匜是相需为用的,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点,盘、匜总是相随的,且匜常放在盘内。遗憾的是,这件青铜匜出土时未见铜盘相伴。

关于匜、盘的用途,古文献中多有记载。《礼记•内则》篇:“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载:“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古代婚礼中有沃盥礼。《仪礼•士婚礼》中有“媵、御沃盥交”的句子,汉代郑玄注云:“媵沃婿,盥於南洗;御沃妇,盥於北洗。夫妇始接,情有廉耻,媵、御交道其志”。意为新娘的从者(媵,指陪嫁之女)为新郎沃水盥手,新郎之从者(御)为新娘沃水盥手。所以重耳至秦,秦以文嬴妻重耳,怀嬴是陪嫁女之一,由怀嬴奉匜沃盥正是媵沃婿之礼。

此外,还有妇事舅姑之礼。《仪礼•士婚礼》载:“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礼记•内则》则详细写道:“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以适父母舅姑之所。……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详细说明了盘匜媵器是为侍奉舅姑沃盥之用,由此可见当时婚姻礼仪中盘匜媵器的重要性。女儿出嫁后,很多礼节都要用到盘匜,父母自然会为其准备盥洗用的媵器。

两周时期匜主要作水器用,但也不排除在祭祀时用来盛酒的用途。朱凤瀚先生在《古代中国青铜器》中谈到:“匜亦可用为酒器,如春秋早期的鲁大司徒元匜铭文中自名曰‘饮盂’,表明其是酒器;又《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郑玄注:‘馂乃用之。……卮、匜,酒浆器;敦、牟,黍器也。’”

这件青铜匜腹部的纹饰为夔纹,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夔是神话中一种形似龙的瑞兽,形态与蛇近似,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说文》云:“夔,神魖也,如龙一足”。《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云:“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自商代起,夔纹就是青铜重器的主要纹饰之一,其形态的不断变化与组合,显现出狰狞的兽面纹与人面纹,增添了青铜器、特别是礼器的庄严肃穆之感。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夔纹已经完全变形,纹饰更趋图案化。在这件青铜匜上,夔的形象已经简化,夔回首,圆目,张口,有角,躯干细长,体卷身曲,呈S形蜿蜒,尾下勾蜷曲。器物上单体的夔纹组成相同的连续纹样,已有较强的几何图形化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