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金座荷鹭纹玉饰件

TIME:2015-09-21

镶金座荷鹭纹玉饰件,通高7.3厘米,宽5.3厘米。饰件上部为用新疆和田玉雕琢的炉顶,下部为金座。玉炉顶通体采用多层镂雕,顶饰由两片荷叶组成,荷叶中心凹下,似欲折合,呈四瓣样式,边缘呈连弧式的齿状,从向内翻卷的荷叶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阴刻的叶脉,叶脉呈细长的双直线,近荷叶边缘处分叉;荷叶下的苇叶和水草穿插交织,形成层次丰富的多层立面,水草为立体形,厚而长,弯曲自如,中部随叶脉凹下,如将折合;两对鹭鸶栖息其间,各据一隅,形态各异,有的昂首望天,有的俯身觅食,有的回眸观望,姿态优雅闲适。鹭鸶头长翎毛,阴刻细长的三角形眼,头部雕琢简洁,身体浑圆,其上刻划细阴线象征翼羽。该器雕琢时采用了钻孔镂空之法,但不见自一侧钻透到另一侧的孔,琢制工艺十分娴熟。玉炉顶底部为椭圆形,平整,周边稍作修整。金座作仰覆莲瓣状,仰、覆莲瓣之间束腰内收,每片莲瓣之中均饰火珠纹。覆莲瓣之下接垂云纹支脚,金座上部还有四个金质小爪,用来固定上部的玉炉顶。

“炉顶”即香炉盖上的捉手,其名称来自史籍记载,明人高濂在其所著的《遵生八笺》(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中,就已提到自唐宋以来所制玉器中就有了“炉顶”的称谓。这种器物在考古发现中从宋至明都有出土,传世品也屡见不鲜,其中以元代器物最多,雕琢最精美。早在1952年,上海青浦区北庙村的元至正十一年(1351)任明墓就出土了一件青玉荷鹭纹炉顶,1992年发掘的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天、地宫内更是出土了一批数量达11件之多,时代由南宋延续到明初的玉炉顶,纹饰除荷叶鹭鸶外,还有鸳鸯莲荷、双螭抱石、秋山(山林群鹿)等。综观这些玉炉顶,纹饰大同小异,雕工精粗程度参差不齐,使用的玉材也林林总总。任明墓玉炉顶的外形与我馆的这件十分相象,镂雕技艺堪称巧夺天工,惜乎玉质普通,只是一般的青玉,如从材质美的角度来看,它的观赏价值不免要打点折扣。相比而言,我馆馆藏的这件镶金座荷鹭纹玉炉顶,玉材选用上等新疆和阗玉,玉质洁白细腻,毫无瑕疵,仿佛罩着一层薄薄的玻璃质,显得温润晶莹,灿然生光。大概是因为这件玉炉顶实在太精美了,令人爱不释手,它的某一任主人又为它配上了特意打造的金质莲花座,成为一件纯粹的陈设玩赏器。这一现象表明,元代本为器物捉手的炉顶,由于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使用价值,故到了明代文人手里,有的已经被改制成纯玩赏性的艺术品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明代被称为炉顶的这类器物,已经未必都一定是作为鼎彝炉盖上附属物的实用器,这是由该器物本身的艺术层次所决定的。

该器1958年出土于南京炸药厂,后上交到南京市文管会,由于并非来自科学的考古发掘,当时同出了哪些器物,有无墓志,也就不得而知了。从该器的雕琢技法及作风来判断,当为元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