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白下区瑞金路小学明代白虎桥考古发掘

TIME:2015-09-01

【遗址情况】(位置)南京市白下区瑞金路小学地块改造项目位于南京市白下区瑞金路38号,该区域处在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

【发掘时间】自2012年8月起,

【发掘缘起】为配合南京瑞金路小学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发掘单位】南京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校内的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4个月的发掘工作,

【发掘面积】共完成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

【主要收获】发现有明代的建筑基址、磉墩、灰坑等遗迹以及青瓷碗、琉璃龙纹瓦当等遗物,最重要者是发现一处大型高等级明代桥梁建筑基址。
该桥梁建筑分为桥体和两侧驳岸两大部分。

【桥体结构】桥体为东南-西北走向,现发掘的桥面长27.5米,宽15.9米;桥体南北最外侧是条石砌筑,内有包砖墙,包砖墙均用明代大砖由下至上错缝顺砌;桥体内部为夯土,夯土上部均为黄褐色,质地硬。夯土现厚度达4.80米,夯层厚0.25-0.50米,夯面略呈东高西底缓坡状,夯土内夹杂有少量明代、宋元时期及六朝时期的青瓷残瓷片、碎砖块、瓦砾片等。
桥洞为拱形,西南—东北走向,为单拱石拱桥,宽7.7米,残高2.3米,最外侧为三层弧形石条砌筑,内侧由明代大砖砌筑。桥洞起券部分采用“一平一伏”砌法,砖缝之间用白灰浆填实。在桥洞两侧也有砖墙与南北包砖墙相接,砖墙用长条形青砖横向错缝平砌而成,砖缝之间用细泥填实并且叠压在券拱砖上。河道呈西南—东北走向,现清理出桥洞以北的河道长16.50米,宽8.7米。

【驳岸结构】驳岸由包砖墙、木桩及夯土组成。外侧为包砖墙,包砖墙下有木桩支撑,内部为夯土结构。西驳岸平面呈梯形,为南窄北宽,南端与桥体北侧石墙连为一体。南端宽6.7米,北端宽11.1米,现发掘总长15.6米。东驳岸仅清理出西侧一半,包砖墙全被破坏,仅剩木桩,南端与桥体北侧石墙连为一体。现发掘总长15.0米,宽3.40米。木桩保存较好,木桩之间填有碎砖、瓦片,并进行过夯打。

 

图1 桥洞与两侧驳岸

 

图2 桥拱砖墙砌法

 

【意义价值影响】此次发现的明代桥梁建筑基址等级较高,其桥体外侧均用条石砌筑,内有包砖墙,桥体内部为夯土,桥面宽度达到近16米,如此体量的桥梁建筑基址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都是罕见的。
根据《金陵古今图考》中“境内诸水图考”一图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明代南京宫城皇城复原图”一图所揭示的明代白虎桥的位置,与此次发现的桥梁所处位置相吻合; 1928年共和书局出版一张带比例尺的民国老地图上标注的白虎桥与外五龙桥距离和实测此座桥与外五龙桥距离及户外基本相同,因此判定此桥应是明代皇城外御河上的白虎桥。
白虎桥建于明初,是御河上一座重要的桥梁,位于西长安门外,与青龙桥对应而设,以应风水之要。该桥梁紧邻明代皇城,位于五军都督府的西侧,连接着宫城与皇城水系,对于研究明代皇城的总体格局,水系安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贾维勇 摄影:贾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