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窑岗村明代琉璃窑址考古发掘

TIME:2015-09-01

【遗址情况】(位置)南京窑岗村明代琉璃窑址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窑岗村30号原南京搪瓷厂址范围内,

【发掘时间】2008年3月~10月,

【发掘缘起】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发掘单位】南京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面积】共完成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

【主要收获】主要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收获:
清理出明代单体琉璃窑14座,窑作场地及护坡各1处。琉璃窑顶部均坍塌,底部保存较好,一般由窑门、火膛、窑室和烟囱等部分构成。窑内堆积基本相同,灰黄土,质地松软,包含有大量的碎砖瓦和草木灰等。根据窑形制和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型。窑作场地位于发掘区的东北部,平面形状不规整,东南至西北走向,残长约25米,西部为砖池,中部为东西向砖筑排水沟,东部为砖铺活动面。护坡墙为不规则的外弧形,东西总长5.4、宽0.4、高1.4米。采用残砖砌成,以防止水土流失,并保护窑体。

【出土遗物】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以建筑构件为主,还有一些生活用具,以及烧制过程中使用的器具等。建筑构件以琉璃构件为主,其中未施釉的素烧器约占85%,根据构件在建筑中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屋面瓦类构件、屋脊建筑构件和其他建筑构件。生活器具以青釉瓷器为主,兼有少量的陶器,包括瓷碗、瓷盘、瓷高足杯等。生产器具主要有陶模、盛釉瓷碗、垫块、试火器等。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编号器物,均呈“T”字形,顶面椭圆形,后接圆柱形把手。顶面刻有编号,内容均为前有“大”、“小”、“东南地”、“西南地”、“上”、“中”、“午”、“子”等定语,后接数字,例如“上十九”、“大七”、“东南地卅八”等等。

【时代性质】结合文献,并以明孝陵和东陵发现的瓦当和滴水等遗物与窑岗村窑址出土的琉璃构件对比,可知在龙凤造型、釉色等方面基本相同。综合分析,从属于聚宝山窑场的窑岗村窑址应至迟在洪武九年(1376)已具备烧制各色琉璃的能力。明迁都后,永乐至宣德年间,窑址主要为修建南京大报恩寺而服务,出土有琉璃塔额枋构件。

 

图1 遗址全景

 

图2 Y10全景
 

【意义价值影响】窑岗村琉璃窑址窑体保存基本完整且类型多样,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是迄今发掘的明代琉璃窑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遗址中出土了千余件精美的器物标本,为研究明代琉璃窑的形制和琉璃器的烧造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保护】鉴于窑岗村琉璃窑的重要性,在考古发掘结束后,将其中保存最好的两座琉璃窑(Y6和Y10)进行整体保护。由于两座琉璃窑形制与结构的差异,故在保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案。对Y6进行原址复原保护,而Y10则是整体吊运至南京市博物馆的东山园林,进行保护性的展示,以方便市民直观地了解明代琉璃窑的构造和琉璃器的烧制过程。

(文:陈钦龙 摄影:陈钦龙)